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有关文件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
现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普通高校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服务工作的通知》(教学厅函〔2016〕1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教学厅函〔2016〕14 号)转发给你们,并就做好我省贯彻落实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高度重视、抓好落实。
就业状况统计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特别是精准就业服务的重要依据。各高校要按照建立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机制和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创新工作方式,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做好相关工作,确保就业帮扶精准到位,不断满足毕业生就业创业新需求,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准确掌握供需信息,实现精准服务。
各高校要全面开展毕业生资源信息调查,广泛收集需求信息,精准掌握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求职意愿,精准掌握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将毕业生求职意愿信息数据库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数据库进行智能化匹配,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精准推送符合要求的供需信息,要由专人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不断拓展丰富服务内容,开展订制服务,实现就业服务个性化、差异化。高校要利用好教育部新职业网的精准对接服务平台和微信公众号。
三、加强未就业毕业生统计与服务工作。
各高校要把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暂不就业毕业生作为统计服务工作重点,切实掌握他们的就业状况和意愿。要按照教育部的分类要求,收集上报相关信息,及时更新“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相关信息。要将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暂不就业等内容纳入就业质量报告,客观地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省教育厅将对高校上报数据进行核查,从2016年开始,将统计待就业率和暂不就业率。
重点做好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指导和服务,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一对一”精准帮扶,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大力扶持有创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项目咨询和必要的资金扶持。要与人社部门积极联系,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
四、加强就业信息核查,确保信息安全。
各高校要认真核查毕业生就业数据信息,确保上报就业数据的真实性,并告知毕业生可通过新职业网(www.ncss.org.cn)或学信网(www.chsi.com.cn)查询反馈本人就业状况。对就业情况弄虚作假的可向教育部(举报邮箱:jyjb@moe.edu.cn)或省教育厅进行举报(举报电话:029—88668879)。省教育厅将加大核查力度,对弄虚作假坚决做到零容忍。各高校也要公布本单位举报电话或邮箱,坚决查处任何形式的就业率作假行为。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确保毕业生个人信息安全。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6年4月6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普通高校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服务工作的通知
教学厅函〔2016〕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省、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16年起,进一步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机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服务工作
就业状况统计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基础工作,也是精准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的重要依据。各地各高校要按照建立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机制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统计指标体系,切实把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暂不就业毕业生作为统计服务工作重点,明确任务分工和责任,加大资金支持和人员保障,一级一级抓、层层抓落实,确保未就业统计准确、及时,确保就业帮扶有的放矢、精准到位。
二、未就业毕业生分类
未就业毕业生分为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和暂不就业毕业生。
1.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包括以下几类:
(1)求职中:正在择业,尚未落实工作单位。
(2)签约中:已确定就业意向,准备正式签订协议或合同。
(3)拟参加公招考试:准备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公开招录考试。
(4)拟创业:准备创业,尚未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拟创立的实体尚未开始实际运营。
(5)拟应征入伍:准备应征入伍,尚未被批准。
2.暂不就业毕业生包括:
(1)暂不就业:暂时不想就业等无就业意愿的毕业生。
(2)拟升学:暂不打算就业,准备升学考试。
(3)拟出国出境:准备出国出境学习或工作。
三、加强未就业毕业生统计
1.各高校要加强未就业毕业生数据统计,辅导员(班主任)要及时掌握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意愿,收集上报未就业毕业生手机、电子邮件、QQ号码和未就业原因;院系要认真核实汇总数据;学校要实时更新“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就业管理系统”)相关信息。
2.未就业原因按照“求职中、签约中、拟参加公招考试、拟创业、拟应征入伍、暂不就业、拟升学、拟出国出境”八类填入“就业管理系统”的单位名称字段中。其中,“求职中、签约中、拟参加公招考试、拟创业、拟应征入伍”五类情况在毕业去向字段中填写“待就业”,“拟升学”在毕业去向字段中填写“不就业拟升学”,“暂不就业、拟出国出境”在毕业去向字段中填写“其他暂不就业”。
3.计算方法:待就业率=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数,暂不就业率=暂不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数。
4.各地要采取切实措施督促高校如实填报未就业毕业生数据,要组织专人对各高校上报的数据进行抽查。各地各高校要将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暂不就业等内容纳入就业质量报告,客观地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四、做好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指导和服务
各地各高校要依据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创业。要充分利用省市、高校就业网站以及新职业网(www.ncss.org.cn)、就业APP、微信等平台,引导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通过全国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登录注册、填写求职简历和求职意愿。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根据毕业生求职意愿与用人单位岗位信息进行匹配对接,提高毕业生求职效率。对有创业项目、需要创业资金及创业服务的高校毕业生,各地各高校要重点加强“一对一”服务,并及时到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org.cn)与相关创业投资机构进行精准对接。对离校时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家庭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农村生源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要及时与人社部门联系,做好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做到求职有人管、服务不断线。
五、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核查
各地各高校要认真核查毕业生就业数据信息,告知毕业生可通过新职业网(www.ncss.org.cn)或学信网(www.chsi.com.cn)查询反馈本人就业状况。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要根据毕业生反馈情况,核实并督促高校及时修正有关数据,确保上报就业数据的真实性。教育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作假将严肃追责问责,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做到零容忍(教育部举报邮箱:jyjb@moe.edu.cn)。各地各高校要公布举报本单位电话或邮箱,坚决查处任何形式的就业率作假。
教育部办公厅
2016年3月17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
教学厅函〔2016〕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省、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准就业服务工作。就业指导服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职责所在和主要内容。精准就业服务是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必然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把建立健全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作为创新工作方式、践行“三严三实”的重要体现,明确目标任务,统筹多方资源,加大资金支持和人员保障,调动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院系、职能部门、用人单位积极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满足毕业生就业创业新需求,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准确掌握供求信息。各地要指导并明确要求各高校开展毕业生资源信息全面调查,帮助高校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各高校要明确任务分工,层层抓好落实,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要第一手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意愿,详细记录毕业生就业地域、意愿、薪水等就业意向。高校和院系要准确掌握单位性质、工作地点、学历要求、招聘条件等招聘信息,建立毕业生求职意愿信息数据库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数据库。
三、建立精准对接服务平台。各地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就业网、手机短信、就业APP、微信等渠道,建立供需精准对接服务平台。将毕业生求职意愿信息数据库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数据库进行比对,智能化匹配学历、专业、地域等关键信息,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精准推送符合要求的供需信息。要指定专门团队或人员负责服务平台的维护管理,及时收集、整理、发布供需信息,做到定期维护、适时更新、即时统计。教育部新职业网已建成精准对接服务平台和微信公众号,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指导和岗位信息精准对接服务。
四、大力拓展服务内容。各地各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采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丰富精准对接服务内容。广泛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开展订制服务,根据毕业生不同阶段需求和求职意愿,精准推送相应的就业政策、岗位信息、指导服务,实现就业服务个性化、差异化。要重点关心家庭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农村生源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通过开展个性化辅导、精准岗位信息推送,做到精准帮扶,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创业。
五、确保信息安全。各地各高校要牢固树立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确保毕业生个人信息安全。要认真审核用人单位资质和招聘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严禁发布含有限定院校、性别、民族等歧视性招聘信息,严密防范招聘欺诈和“试用期陷阱”,维护毕业生合法权益,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平稳有序。